【编者按】中国泛中产阶层学历学习需求的爆发,“知识付费”这一概念崛起了。知识内容和教育,可以说是一个谱线的两端。当知识付费遇见在线教育K12赛道,这两个领域交织下,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芝麻学社创始人陈世欣在 2017ACE素质教育行业峰会上做了关于 “从少儿付费知识爆款看互联网教育的精准营销”的分享,在演讲中他提到 互联网教育产品精准营销的五个核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文转自睿艺,经亿欧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互联网教育为什么要做精准营销?
首先,精准营销可以节约获客成本。
前一段时间张邦鑫校长讲 好未来和新东方在招生方式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比如很早以前,好未来就建立了网校,通过网络来招生,新东方长期以来是通过上试听课、搞活动招生的, 所以在获客成本上就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进入教育行业,我们几个创始人一起想如何切入, 我们也认可教育孩子首先是要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要培养学习能力,就以这两点为核心。 因为在学习环境方面,可能我们线上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线下,所以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在今年6月份,我们启动了线上直播的博物馆项目。
我们做了世界十大博物馆的虚拟漫游,三个月之内就有22万家庭付费参与,我们只卖19.9元,十场直播,每场直播是90分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互联网获客,每个订单的平均成本是100元,如何通过100元的获客成本卖出19.9元的产品?
这是亏本的事嘛,当然我们没有亏本,其实也没有赚多少钱。 但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创新地用了更好的方法来获客, 所以前面我们讲这么多,首先我们是 有教育初心,而后用了更有效的方法做获客。
知识付费有泡沫,但内容变现没有
知识付费也许是一个泡沫,但是内容变现并不是一个泡沫,而是一直以各种方式存在,只不过最近有人把一些内容标价来卖了,变成了知识付费。
其实线上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在美国也有很多的业务做得非常大。可以 对比一下出版行业的650亿市场规模,培训业大概是1千亿,我个人认为知识付费类似于数字化出版。 当然也有课程的属性、互动的属性,但是其实这是可以和出版来做类比的,目前来看知识付费的总量其实只是在100亿左右,和传统的出版业差的很远,和培训业比差的就更远了。
这是我们对比的市场上的一些爆款产品,以《好好说话》来看,他借助了四期《奇葩说》的影响力,成为了喜马拉雅的最大爆款,共卖出了26万份,第二个产品是我们的《十万少年漫游世界十大博物馆》,22万份,而在得到上的《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售出了20万份。我们的单款产品在市场上是排第二的,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其实是从一万公众号粉丝开始做起的。
做产品就是要发现孩子的独一无二
我认为,在做这些产品的时候,我们首先是希望发现孩子的独一无二。 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即便两个孩子年龄相近,但是性格、喜好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本来以为买一个玩具,两个孩子都可以玩,买一本书两个人都可以看,但是完全不是这样,他们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看电影,这个孩子不看,那个孩子要看两遍。
我们目的就是 发现孩子的独一无二,给孩子更多的兴趣接触,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选择。 如何发现孩子的独一无二是我们的使命,指导我们的业务拓展。我们针对的年龄段是6-18岁,核心是提供精品的课程,如果有的孩子经过测评,经过学习可以形成一个成长档案,最后我们可能还能帮他们形成更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但这个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要做好还是比较难的,我们也还在探索。
好的 设计课程时就要考虑教育理念
另外,在设计课程时就要考虑教育理念,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用户为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
我们一直强调,要发现孩子的独一无二,那么就必须要贴近用户,更容易让他们理解我们的理念,比如告知家长,孩子通过看博物馆会获得什么?我们会说,希望孩子了解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甚至是改变这个世界,像这样的一些细节,每个家长看到都会被打动,至于看什么博物馆里面的什么艺术品、科技产品、历史文物等倒是其次的需求。
讲理念,其实就是讲故事,而讲故事一定要有人物场景。 我的联合创始人王雨豪讲到,他的孩子问他“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是当科学家,孩子说,你这是职业理想,我的理想是“穿越时空看物种起源”,通过这样的故事,是有情感传递的。故事如果不能传递出来就无法打动人。
我们就是希望能够用一些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实践,通过一个一个的课程去传达我们对教育的一些理解。
我们认为,知识付费其实是高风险的事,成功的并不多,看整个市场上真正售出超过10万元以上的单品也并不多。 大部分单品都是花了很多的心血做出来的,不能说不用心,只能说这个产品不够好,不能说没有教育意义,问题是产品不足以和市场匹配。
无法匹配用户需求怎么办?
如果用户不要这样的东西,那用户到底要什么?猜不到的, 我们的做法就是持续迭代,每一个产品中间的每一句话都要迭代很多版本,每个售卖页面的小细节都要持续更新。 如果是系列课,第1节课也迭代很多次,然后不断地收取用户的反馈,才知道用户要什么,闭门造车一定不会成功,做出来的产品也会被市场冲击。 产品的核心就是匹配,再好的产品,如果贸然杀进市场,很可能会惨败收局。
互联网教育产品精准营销的核心
回到我们的主题,大家都想听的,怎么做自己行业的精准营销?
我自己以前是讲创业、游戏化设计、增长黑客等课程,我们非常强调增长,其实现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大部分企业是通过投百度广告、朋友圈广告等,但是不够精准,回报率很低。必须要做到精准营销,这样回报率才能持续提高。 VIPKID成长这么快,是有一套精准营销的体系的,因为市场上远远不止你一家玩家。
精准营销的核心,我们来分析一下。
先进,就是黄金圈法则。
我们首先做一件事的时候, 先搞清楚WHY。 为什么你的观众、你的用户、你的学生要买这个课程?如果你有教育理念,这个理念能不能打动别人?好未来就一直用教育理念宣传招生,强调是要提升孩子的学生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去帮助你刷题、提分,教育理念能打动家长比什么其他销售方式都强。
其次就是HOW,方法措施,最后就是WHAT,具体做什么。
这是美国一个不太出名的电脑公司Gateway,做了功能很强大,价格也比较便宜的电脑,他做广告说我们要做最棒的电脑,设计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想买一台吗?其实这样的电脑世界上挺多的,又不是他一家。卖得很差。
我们看看苹果怎么说?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创新和突破,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然后就罗列了一些名人,包括爱因斯坦等等,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就是将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 有了WHY之后,这个HOW就更加打动人了,最后才是说我们做了一台电脑,你要不要买一台? 乔布斯的广告是先卖产品然后卖理念,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理念去买了他们的产品,当时的苹果电脑未必最好,但理念是真的打动了很多人,这是在1984年的时候的广告,那个时候是和IBM电脑竞争。
我们往往很急切的注重因果性,比如我的产品是用来做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 再比如40分钟让你的孩子写出500字的作文,这都是 非常清晰的结果导向,但并不能打动消费认知提升中的家长。
如果不能回到从理念层面本身把这件事去考虑清楚,可能最终这个广告的转化率还是不够。 需求一定要回到源头上,你的产品和课程用户为什么要买?公司为什么存在?这个事本质的目的是什么?买了之后后面会怎么样?不断地把WHY说清楚,然后把WHY解读出来,用户就明白了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 从而把一个“可买不买”的状态转变成“我想买”。
比如买手机,可能很多人说我有手机了,不需要买,但我们可以从理念来激发他的缺失感,从而驱动他主动购买,所以缺失感是引发行动的关键,如果能够把这件事说清楚,就成功了一小半了。
第二,怎么做和别人不一样?
这其实是和WHY很相关的,如果没有关联性,用户只是在标榜自己不一样是走不通的。
先进步走不通,第二步还会出现困难,只有先进步通了,你的产品区分度、差异化才会体现出来。最后解释这是怎么做的?把你的销售主张、区分度讲明白。好的理念实际上是一个种子,传播出去的时候,会让别人心中形成共鸣,当他形成共鸣的时候,你的理念会变成他想要传播的理念,就会形成自动传播,这时候种子就发生作用了。 如果你能够理解把你的种子成为别人信念这件事有多重要,你会了解这是千金难买的。
当你用利润撬动别人做事的时候,如果利益停止,别人就停止做事,如果有信念存在,他们可能是不会顾及这些利益的。因为这些信念是大家共鸣的信念,所以这是我们所有人需要去理解的一个点,就是你的信念能不能够变成一颗种子,种到别人的心里,而我们自己就要把理念本身,设计得益于传播、益于理解和益于共鸣。
我们理解的互联网怎么做爆款的原则,首先还是产品要做得好,但是不一定做得完美,第二要成为刚需的产品。 还有就是认同感、参与感,我们希望用户能多参与和认同,和我们产生互动。
下一个是可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个博物馆按说是很难预期的,其实开眼界也是预期的结果,有个孩子看博物馆直播的时候留言说“想上厕所但是不舍得去”,因为看的入迷了。这样的结果对他家长来说就是很大的触动, 因为很少见到教育的视频可以看这么久,这就是家长可预期的结果,他们会觉得钱花的值。 我们通过各种用户互动,调动孩子的观看积极性,就可以形成家长对产品的认知。
营销渠道也是关键。
除了可以调动身边的朋友圈,我们还要花钱。其实我们也花了不少冤枉钱,因此渠道合作除了看用户规模大之外,还是要谈效果付费。我们本身就是抱着公益心来参与这件事,如果合作广告价格高就没有办法持续了,所以我们坚持要一个效果付费的合作。
另外,内容营销、活动营销也非常关键。
写一篇好文案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结出来很多算法,我们内部就要沿用这些算法。标题、副标题、文案的每一段怎么写,会传递什么信息等等都要好好的斟酌。通过这样的营销模式,就可以把量带起来。
如果不懂,还需要找靠谱的合作伙伴。
这个社会我觉得最快成长的企业往往是没有利润的,他们是在帮助许多人,因为你做的事没有利润,往往别人没有办法和你竞争。
我们讲的迭代模式,可能很多公司说我做不到类似我们这样,一个文案头一天发布,第二天就开会复盘,下午就又改掉了,所以你可能需要找一个合作伙伴能够帮助你解决这样的问题,你只是把原有的资源做好,就是很大的价值了。
我们希望,大家学会去找身边好的合作伙伴具有一些靠谱的标准:
先进个是懂策划, 这里包括懂用户心里,知道用户需要买单的是什么,懂教育理念和策划爆款。
第二,执行能力要强, 对于项目本身要能及时获取和传递反馈,保证产品的快速迭代。
第三就是整合能力要强, 往往只有一家资源是不够的,善于整合多家资源才是最牛的,在合作渠道、合作经验以及应对方法上要保持积极的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