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官方处理结果业已公布,相关责任人也都得到控制。随着宁波爆炸、“赵先森”救父等一些新的新闻热点出现,此事也和同时期的刘鑫、携程亲子园、甚至是北京清理违法民宿等热点一起,正排队准备跌入历史的尘埃。根据以往经验,这些事情会以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的速度为人淡忘。
能够支撑这个判断的,就是红黄蓝的股价。本周已经进入了新的美股交易日,曾遭腰斩的红黄蓝股票,周一盘前已经小幅上涨,在开盘之后更是一路收复了9%的失地。似乎投资者开始重新捡回信心,认为事件的风波已经过去。
回望事件引爆的最初阶段,很多事情还不清楚该不该说,即使家长已经放出他们的证据(后来也被跟进的正规媒体采信),愿意发声来指出这个事情的人也着实不多。例如在娱乐圈当中,就只有极少数的几位,最早用曲折隐晦的说法提了一下。
等到后来,大家觉得表态已经足够安全了,才一哄而上,纷纷附和谴责。包括一些营销号和品牌的官博官微也都是如此。
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我打开一款看手机视频的软件,其开屏动画也是那个被传得很厉害的应援图标——红黄蓝三原色的圆圈叠加在一起,中心变成黑色,这个图暗喻那个名叫“红黄蓝”的幼儿园是“黑心”。
事件确实是很令人震惊,但是要说已经严重到让一个手机看电视的软件都奉献了自己的开屏广告的程度,那就肯定得掂量一下,现阶段的借势营销是不是不合适,做得过头了?
我个人觉得,并不是。相反,其实我倒希望他们能更猛烈的,并且更长久的,继续借助红黄蓝和全国各地其他幼儿园已经被官方确认的恶劣虐童行为做营销,以期通过市场的力量,形成一股持续不断的舆论压力。
不管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利用这个热点,总归会让它不至于冷却,而埋没在其他的新闻当中。
我们的记忆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如果有新的能引爆舆论的东西出来,大家的焦点就会被转移。之前很多事情也都因为这样的注意力转移而不了了之。
就算这一次,是伤及了我们最不能触碰的孩子,是影响到在网上声音最大的所谓“中产”,大家的反应也相对强烈——但是也不见得,这次事件会比其他之前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里停留更长时间。
相比这样的可能性,我并不特别担心,有企业会滥用对这件事的解读分析,给他们自己贴金。胆敢这么做的会很快被舆论和公众揪出来,并自然淘汰掉。
因为上一个这么做的,正是红黄蓝本身。
在月初曝光携程亲子园出事之后,某地方加盟的红黄蓝亲子园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当中,就发布了《虐童事件频发,红黄蓝亲子园郑重承诺!》的广告,说“那些不负责任的亲子园和老师,请放开孩子,我们来!”结果发布后仅2周,这条帖文就遭到了群嘲。
社交媒体上,商业利用热点事件来产生热度,是必然和自然的,市场行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而利用热点不当引发的公关危机也是家常便饭。你要问其他地方的商家看到怎么想,那无非是引以为戒,下次注意嘛。
这说明市场是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的,根本不用担心厂商这样做,会让更多的人“误入歧途”,把他们“带偏”。公众可以用自己心中的那杆秤来确定个案层面蹭热点的行为到底是不是过火。
如上面说过的那样,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这个,而是尽可能延长网民短暂的记忆,继续沉淀和积累关于虐童案件频发的经验交流和应对措施的讨论。
在红黄蓝似乎马上就要在资本市场恢复元气,事情马上就要被淡忘的眼下,不管怎么样利用这个事情,消费这个事情,我看都不过 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